【新華社廣州一月二十四日電】(記者田建川)根據粵港澳大灣區七座機場日前相繼公佈的民航運輸數據,二零二四年大灣區機場群旅客吞吐量超過二點一四億人次,相比二零二三年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業內人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整體規模和綜合競爭力邁上新台階。
大灣區內有廣州、深圳、香港三座樞紐機場,珠海、澳門兩座幹線機場以及惠州、佛山兩座支線機場。《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二零二五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根據各機場管理單位公佈的數據,上述機場二零二四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七千六百三十六點九萬、六千萬(深圳機場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數據)、五千三百一十萬、一千二百九十七點一萬、七百六十四萬、二百八十七點六萬、一百三十三點四九萬人次。
機場改擴建提升能級。一月二十三日零時,廣州白雲機場第四跑道啟用,白雲機場正式進入「四跑道時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四跑道機場。二零二四年十一月,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正式啟用,每年可處理一點二億人次客運量和一千萬噸貨運量。
內通外聯,航線越織越密。二零二四年,深圳機場相繼新開、恢復了至墨西哥城、開羅、維也納等十二條國際客運航線,廣州白雲機場新增、恢復或加密國際客運航線超六十條,新增布達佩斯、塔什幹等十多個客運通航點。澳門國際機場現有二十七家航空公司營運,航線覆蓋中國內地、中國台灣、東南亞及東北亞地區。
海陸空聯運,四通八達。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多個大型跨境基建項目相繼落成,香港國際機場已在大灣區建立了緊密、多維度的海、陸、空聯運網絡。深圳機場搶抓深中通道開通機遇,在中山、江門啟用兩座航空港,開通深中、深江兩條機場快線,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提供新支撐。
民航專家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旅客吞吐量突破兩億人次,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活力提升、對外開放擴大以及城市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