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二千二百五十六米的瑞士阿爾卑斯山腹地,奧斯皮齊奧.貝爾尼納火車站靜靜佇立於白雪皚皚的冰原之上。每到冬季,這座火車站都會迎來眾多滑雪者與遊客,他們搭乘現代化水力發電列車,沿著有百年歷史的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在百年石橋和隧道間穿行,駛向雪山、冰川與山谷的深處。
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全長一百廿二公里,連接瑞士圖西斯與意大利蒂拉諾,途經一百九十六座橋樑、五十五條隧道和二十個城鎮。這條鐵路是瑞士百年鐵路雷蒂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份,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從復古餐車到現代全景車窗,從草甸牛羊到冰湖雪峰,再到棕櫚掩映的山谷,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融合了自然風光、文化遺產與高效交通。「在短短一個小時內,你就可以看到從雪山冰川到意大利陽光山谷的四季風景。」雷蒂亞鐵路首席執行官雷納托.法夏蒂說。
這條鐵路由一九零三年建成的阿爾布拉線和一九一零年建成的貝爾尼納線組成,以沿線六十五米高的蘭德瓦瑟高架橋和布魯西奧螺旋形高架橋聞名。布魯西奧橋巧妙的設計,使列車能夠在無需齒軌系統的情況下平穩爬坡。
「沒有現代技術的支持,僅憑木材和石料,阿爾布拉線在短短五年內建成,這是一項非凡的工程。」法夏蒂說。他歸納了這處世界遺產的三個關鍵特點:標誌性的石制拱橋、鐵路與自然景觀的和諧融合以及至今仍在使用的百年鐵路設施。
在雷蒂亞鐵路工程主管卡爾.鮑曼看來,工業遺產不應只是博物館中的展品,而應在保持運行的同時得以更新。「我們深知歷史遺產的價值。它們必須繼續發揮作用,服務現代社會。」
據鮑曼介紹,阿爾布拉線的石橋和隧道至今仍然保持原貌。鐵路公司每年投入約六千萬瑞士法郎(約合四億九千萬元人民幣)對這一鐵路段進行維護,並嚴格遵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標準,採用傳統石材工藝修復,表面禁止使用混凝土,確保它們保留原有特色。
二零一四年完工的新阿爾布拉隧道則被視為現代化與歷史保護結合的典範。更寬更高的新隧道滿足當代需求,而舊隧道被改造為應急通道。「一旦發生事故,舊隧道可以迅速疏散乘客,這是保障安全的最佳方案。」鮑曼說。
「我堅信創新與傳統並不矛盾,兩者可以完美結合。我們必須在保持鐵路運營的同時進行翻修,確保軌道和基礎設施的歷史特徵不變。」法夏蒂表示,翻修歷史鐵路以適應現代需求,無需拆除重建,是一種可持續方式。「這是一項挑戰,也是一種榮譽。」
負責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維護工作的瑞士隧道公司安伯格集團總裁費利克斯.安伯格說:「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不僅僅是文物,也是每天為通勤者和遊客服務的鮮活的日常交通設施。列車在古老的軌道上運行,但配備了電氣化系統和無線網絡等現代功能。」
安伯格指出,基礎設施需要定期維護、現代化改造和升級,以確保既能服務於後代又能保留其歷史價值。他認為人們應該將當前建造的鐵路視為給未來的遺產,給予它們妥善的維護。「瑞士鐵路系統能夠保持高準時率的秘訣之一,正是長期以來對維護和修繕工作的高標準執行。」
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還將歷史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雷蒂亞公司重啟了百年蒸汽機車和普爾曼快車,這些列車經過改造後配備了空調和舒適座椅,滿足當代旅客需求。區域列車配備復古餐車,讓遊客在懷舊氛圍中享受旅途。鐵路全線列車均採用水力發電,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
法夏蒂說:「復古列車的需求在過去幾年增長了三倍。我們計劃推出一九六零至一九七零年代的復古列車,為遊客提供更多選擇。」
鮑曼表示,許多瑞士人對復古物件情有獨鍾。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上有一列由古老機車牽引的火車,可容納一百名乘客,很多當地人經常乘坐復古列車通勤。
搭乘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列車的遊客還可以掃描車上提供的二維碼進行語音導覽,了解沿途景點的歷史背景,感受工業遺產的魅力。美國遊客考特尼.卡普說:「這些解說幫助我們更好理解這條鐵路的歷史,與窗外的壯麗風景相得益彰。」
同樣來自美國的遊客蘇珊.鮑登說:「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沿途的風光實在太壯觀了。這些景象是你乘坐其他交通工具無法看到的,只有在這條獨具匠心的鐵路上才能體驗到。」
在貝爾金站,遊客還能參觀阿爾布拉鐵路主題博物館,深入了解鐵路歷史和其開啟阿爾卑斯山旅遊新篇章的意義。
德國滑雪者默滕.貝克邁爾說:「這條鐵路很便利,乘火車就可以到達每個小鎮,我每年都會來三四次。」
法夏蒂表示,對許多瑞士人而言,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不僅是一條鐵路,更是一種文化和身份認同。「人們以它為傲──這條鐵路不僅僅是從A點到B點的交通路線,更給人帶來一段自然、歷史與技術相融合的獨特旅程。」◇(新華社記者連漪)
◎ 去年十二月二日,行駛在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上的列車駛入隧道。(新華社記者連漪 攝)
◎ 去年十二月二日,行駛在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上的列車經過布魯西奧螺旋形高架橋。(新華社記者馬汝軒 攝)
◎ 去年十二月三日,列車行駛在阿爾布拉-貝爾尼納鐵路上。(新華社記者連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