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恆)學習他人臨帖經驗  無心

最近看到一位書法者寫的書法臨帖方法和感言,文字不多,摘錄如下:

他說:「書法臨帖最痛苦的一個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看起筆處,看清露鋒、藏鋒。二、看運筆過程,看清頓挫輕重。三、看駐筆處,看清如何收筆。四、看轉折處,看清方筆、圓筆。五、看筆畫連接處,看清是連還是斷。六、看字的各部分關係,看清疏密與停勻。七、看字的整體,看清正側與大小比例。八、看筆墨神采,領悟字的精神氣勢。九、看章法布局,比較字距與行距,認清各字的位置擺布。十、看落款鈐印,部位是否妥當。

我覺得這位書法者的臨帖經驗有許多可取之處。

首先是臨帖前先觀察,他的每一條經驗都是先「看」入手,也就是先仔細觀察要臨習的法帖,看清楚再落筆。

然後就是臨帖的過程要點,也就是在臨帖中的一個完整的過程,把臨帖作為創作一幅書法作品來對待。這樣做既有利於理解原書法作品,又有利於以後自身的書法創作。

三是對書法臨帖的每個環節的重點琢磨,提出了他的個人觀點,這些觀點以我自己的書法習練來看比較有道理。比如起筆重點看露鋒和藏鋒;運筆看頓挫的輕重;看字如何收筆;看轉折是方筆還是圓筆;看筆畫的連接與否;看字的大小等對比關係;看章法布局等。

四是對書法臨帖的整體觀念有比較深的認識,我認為這個也是初學書法容易疏忽的問題。因為,我們學習書法都是從單字開始的,並且學習單字的過程還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過程,而後是學習多字聯繫在一起,再到後來才是書寫一幅完整的作品,包括落款和鈐印。時間一長,我們對書法作品的整體意識淡化了,但實際上我們學習的最後目標是完成一幅作品。所以,書法的整體意識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