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壓鍋」中的學生  逆光

 臨近歲末,本澳不少學校已陸續進行學期考試,筆者時常聽到學生反映學習和考試壓力大,並表現出焦慮、情緒不穩、失眠等症狀,甚者影響日常飲食,出現心理障礙。誠然,學習壓力大所引發的不同程度的情緒和心理問題,有時會導致學生萌生極端行為的念頭,輕者影響身心健康,重則危及生命。對於這種情況,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給予高度重視,並對這些學生提供適當的心理援助。

 面對高強度的課業和考試,你也會感到焦慮不安和難以面對嗎?此時此刻,情緒的調適十分重要。情緒的釋放與壓力的關係十分密切。當我們壓力越大,情緒的波動也可能越大。適度的情緒釋放有助於緩解壓力,例如可先讓自己停一停,透過靜觀練習、有氧運動、藝術創作、音樂、趣味娛樂活動等方式使頭腦自然平靜,減少壓力感;然後再嘗試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學生誤以為只要用盡時間、不休息地「全力以赴」,成績就會變好。然而事實上,如果一個人沒有適當的休息,壓力會變得沉重,且學習質效反而會下降,因此,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也十分重要;若你或你周圍的人感到實在無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時,請一定要尋求身邊人的幫助,或尋找專業的心理支援服務,學會尋求他人的幫助也是有效的辦法之一。

 除了學生自身需學習自我覺察和情緒調節外,筆者還希望集合政府、社會與家庭的合力和協助,以最大程度地幫助到有需要的學生。如:

 一、為有需要之學校和學生投放更多「心理」資源。在知識型經濟的年代,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對社會進步具有關鍵的作用,投放資源幫助有需要的學員提升社會情緒學習的能力十分必要。

 二、完善資源共用機制。對於有學生家長和教師反映,學生在校接受輔導資源有限,時間有限,未必能達到預期成效,一些相較嚴重的學生需轉介至專業機構接受治療,但排期長,需求大,往往未能及時處理到學生問題。而據筆者所知,社會上一些私人服務機構不定時亦會推出免費學習課程和專業輔導服務,建議政府不妨完善資源共用機制,建立集合政府、社會機構和校園三位一體的資源共用清單網絡,讓學生有更多的途徑去接受服務和支援,同時亦方便資源共用和轉介跟進,讓學生問題得到及時的處理。

 希望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和希望。學會如何調適情緒和壓力,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技巧,而無論壓力來自何處,我們都會有辦法處理的,謹記身心健康的路上,您從來都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