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時候,媽媽說牛有靈性,而且協助人類耕田,付上一生的精力,若年老還要被宰割捕食,真的太可憐。而且,不少新聞也曾報道過,當牛知道即將要被宰割時,牠們便會流眼淚。因此,自小時候開始,我們一家都不吃牛這種具靈性的動物。
不過,筆者不吃牛純屬個人習慣,我不會干涉身邊人的喜好。丈夫吃牛,我也不反對孩子吃牛,有時到餐廳用膳,丈夫會點牛排等菜式,雖然我不吃,但我會讓孩子們適當吃一點,因為牛肉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鐵質,對小孩發育有很好的幫助。而與朋友聚餐時,如果碰巧是吃火鍋的話,我也不會特地要分開鍋子,朋友涮他們的肥牛,我則吃我喜歡的黑毛豬。吃火鍋方面我沒所謂,因為我始終沒有殺牛,而且最重要是千萬不要因自己的個人習慣影響別人,強要別人配合自己。不過,如果當天是吃牛雜粥的話,我可能真的不能參加聚餐了,因為我不能接受太強烈的牛肉味道,大概是身體上的抗拒吧。曾經跟丈夫上麵館,試過不小心吃了一口丈夫點的拌麵,我立即吐了出來,原來丈夫加了三大匙牛腩汁,那濃烈的牛味使我瞬間反胃,接受不了。
長大後,我才知道原來媽媽一直不讓我們吃牛,除了是因為牛有靈性外,另一原因是媽媽生肖也屬牛,所謂不能吃殺自己的生肖,所以媽媽才不讓我們吃牛。無論如何,筆者從小開始就不吃牛,現在已養之成為習慣,世上還是有很多其他美味的「蛋白質」,的確不一定要吃牛。
有一次家庭聚餐,侍應剛上了一道烤牛排。熱騰騰還冒著煙,香氣四溢,一位很疼愛我的長輩馬上夾了一塊到我碗裡,我很驚訝,因為他忘了我不吃牛,有丁點兒不開心的我默默地把牛排夾到丈夫碗裡,然後不敢作聲。我是大人物嗎?不是。我在家族裡輩份很高嗎?也不是。憑甚麼要長輩記得自己的飲食禁忌?道理全明白,但就是有一點點失落。也曾經試過在高中同學聊天群組內,有舊同學打算舉辦聚餐,更提議一起吃和牛放題,群內另一位跟我不是閨蜜的舊同學,立即在群組內回應說:「X不吃牛的,我們吃其他吧。」那一刻,筆者真的很感動。雖然不吃牛只是我生活上的一個小小習慣,但竟然有舊同學相隔多年仍記得這件小事。
原來,一個小小的個人飲食習慣,被人記在心裡的時候,真的很窩心、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