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學會深偽 方婷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生們在課堂上利用電腦完成作業的情景已司空見慣,許多孩子自小便展現出對電腦技術的熟練掌握,這無疑是時代進步的體現。然而,隨着這些小小「數位原住民」在技術的海洋中遨遊,如何確保他們既能擁抱科技創新,又能深刻理解並遵循道德底線,必會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課題。

青春期的學生對性產生好奇是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但這份探索若不慎觸及法律與道德的邊界,特別是對他人造成深遠的傷害,便成為了我們必須嚴肅對待的問題。近期,西班牙發生的一起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十五名年僅十三至十五歲的男生,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中的深偽技術(deepfake)偽造了二十八名女同學的裸照,並在社交媒體WhatsApp上傳播,這一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更給受害女生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

這些受害女生,年齡從十一歲至十七歲不等,面對突如其來的網絡暴力,許多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懼與焦慮之中,害怕他人的異樣眼光,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這起事件再次凸顯了深偽技術濫用低齡化的社會隱患,以及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識的緊迫性。

西班牙Badajoz青少年法庭對此案的處理,既體現了法律的威嚴,也兼顧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與教育。部分未達到法定起訴年齡的涉案學生被轉交至兒童保護服務機構,或將接受必要的心理康復與道德引導,這是對其錯誤行為的一種糾正,也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類似事件的一種預防。

在此背景下,加強青少年的性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且這種教育應建立在尊重、理解與責任的基礎之上。學校和社會應共同努力,通過正規管道向學生傳授性知識,培養他們正確的性別觀念,同時強調科技使用的倫理規範,讓學生明白,無論技術如何先進,都不應成為傷害他人的工具。

此外,我們還應反思,澳門當前的社會法律體系是否足夠完善,能否有效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為青少年提供足夠的法律保障與引導。只有法律、教育、技術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才能共同守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讓他們在探索科技的同時,也能成為有道德、有責任感的新時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