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研新型納米機械人 助減中風患者腦損傷
【香港中通社4月2日電】(記者譚暢)近日,香港中文大學跨學科研究團隊發佈最新成果,利用磁控溶血栓激活劑納米機械人(tPA-nbots)治療缺血性中風,亦成功利用激光散斑對比影像掃描(LSCI)實時追蹤,輸送納米機械人及監察血流通狀況,為相關干預治療提供新方法。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溶血栓激活劑(tPA)常用於治療中風,但高劑量使用存在風險。中大各學系組成跨學科研究團隊共同開發了磁控tPA-nbots,將載有tPA-nbot群的導管置入接近血栓的位置,遙控到達亞毫米大小的血管,瞄准血塊啟動溶栓過程,血塊溶解後可操作tPA-nbot群離開體內。
團隊實現了從科幻到現實,將人體大小的醫療機械人技術發展至毫米、微米甚至納米級別。「tPA-nbots的溶栓速度較傳統治療快5~20倍,有望減少中風患者的腦損傷。」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張立教授解釋道,此精準局部施藥方法可防止高劑量的tPA在體內流動,降低出血風險。
與純tPA對照組相比,納米機械人上的tPA劑量為原有劑量的2.4%,溶栓率提高20倍,且首個在人類胎盤上的測試中,超過80%的tPA-nbots可以被召回。
同時,為解決目前影像掃描技術的限制,團隊又提出利用激光散斑對比影像掃描(LSCI)在血管內實時追蹤和導航納米機器人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