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象)徽派古建實現產業新發展   汪海月 趙一寧

 在德國法蘭克福市,一座名為「春華園」的徽派園林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的熱門去處。園內廊榭亭橋環水而築,石坊雕刻點綴其間,盡顯徽州風情。

 作為20世紀80年代的中德「文化使者」,這座4400平方米的東方園林建造所需的構件及安裝工匠,都來自萬里之外的安徽黃山。

 幾十年過去,春華園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它的「故鄉」黃山市,承載徽州文化的徽派古建也迎來了新的發展熱潮,成為黃山市九大新興產業之一。

 近日在黃山市舉辦的中國(黃山)第三屆徽派古建產業發展大會上,黃山市委書記凌雲表示,黃山全鏈條徽派古建產業蓬勃發展,建築建造、古建修繕、構件生產等日益壯大,全市200餘家古建企業跨「山門」、越「海門」、出「國門」,產業逐漸壯大。

 粉牆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徽州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之一,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隨著中國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及文旅行業的發展,這一古老的建築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如今很多地方都在建設仿古文化街區等項目,這讓徽派古建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並呈現項目規模大的特點,這幾年我們的古建業務產值也在迅速增加。」黃山市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金發說。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黃山市從事仿古建築營造、古建修繕保護利用、古建構件配件、文創裝飾產品等古建產業鏈各類企業達254家,古建工匠達1.4萬餘人。2023年1月至11月,全市徽派古建產業產值達26.01億元,同比增長57.9%。徽派古建輻射至中國25個省份。

 在位於黃山高新區的黃山徽文化產業園,一個近2.6萬平方米的廠區內,數個已經搭建好的徽派古建氣勢恢宏,其中最大的一個徽派書院建有三層,總面積8000多平方米,雕刻考究,韻味十足。

 廠區的車間內,不同工種的工匠或在加工木料,或在雕刻花紋,還有的在木樑上進行彩繪,神情專注,動作嫻熟。

 「接到訂單後,我們會根據客戶要求先進行設計,再採購木頭,分類處理加工成柱子、大梁等,然後由不同的工匠進行雕刻、拉花、裝飾等工序。」黃山徽匠園林古建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和平說,徽派古建建築考究,上千平方米的古建要幾萬個構件組成。從下料到搭建,複雜的古建要花一年時間來建造。公司現有260多個工匠,覆蓋古建營造的各個環節。

 從書院戲台到亭台樓閣,一棟棟徽派古建從這個皖南山區的廠區走向全國多地的公園、文化街區、博物館等,在2023年帶來了7000多萬元的產值。

 在傳承傳統徽派建築營造技藝的同時,一些新的技術也正在應用。緊鄰黃山徽匠園林古建有限公司的安徽大學士建設有限公司內,除了技藝精湛的工匠,還有幾十台數控設備正在根據電腦裡的圖案,在石頭和磚塊上進行精準快速雕刻。

 「這些數字化設備,可以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安徽大學士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長進說,公司目前為全國十幾家公司提供古建的構配件產品,並在嘗試用抖音直播等新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徽派古建。

 為了更好促進古建產業的發展,黃山市成立了徽派古建產業工作專班,搭建平台助力企業更好「走出去」,並逐步完善徽派古建的標準體系,設立專項資金培育古建人才。

 「徽派古建歷史悠久,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我們希望進一步發展徽派古建產業,讓它們在當今社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黃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二級調研員徐樹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