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健)中醫養生在中國漸成時尚 程迪 張璇 李子健

 「千年名樓」滕王閣、「千年瓷都」景德鎮、「千年書院」白鹿洞書院……韓國人李槿和一直對江西悠久的歷史文化非常癡迷,不知不覺間,他在江西已生活了二十年。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吸引我的是中醫藥。」說起江西中醫藥悠久歷史,李槿和如數家珍,起源於江西九江的「杏林文化」是中國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標誌,發祥於江西撫州的「旴江醫學」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醫學流派。

 來中國之前,李槿和對傳統醫學的印象是韓醫院,「主要製作補藥,或用物理方法治療腰背疼痛」。來中國之後,看到身邊很多朋友用中醫調理身體,他也漸漸開始接觸中醫藥。

 「從十年前起,我從右肩到手臂都感到很疼,有時晚上根本睡不著覺。」李槿和說,醫生建議他動手術,但自己決定先試試中醫藥,「我去了中醫院,通過針灸、按摩等方式,大概治療了兩個月,身體狀況大大改善。」他感受到,中醫辨證施治,針對不同的疾病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通過親身體驗,李槿和發現中醫藥這些年也在與時俱進,融合高精尖的技術手段,「比如我體驗過的熱敏灸項目,它來源於傳統的灸法,但又有所不同,療效有大數據和臨床驗證支撐」。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陳日新介紹,團隊以傳統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科研技術,歷經多中心大樣本課題研究,建立了基於灸位與灸量新標準的熱敏灸理論與技術新體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廣電總局聯合印發的《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精髓」等四方面重點任務,讓中醫藥進一步融入大眾生活。

 今年二十四歲的南昌市民章麗是名中醫養生「達人」。「身體不舒服,我一般會選擇中醫來調理。」章麗說,生病了會喝中藥,有時候也做艾灸,「這兩種方法效果都很好」。

 隨著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能力穩步提升,老百姓「家門口」看中醫的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據統計,截至二零一九年,中國有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約六萬六千個,中醫類年總診療量達十一億六千萬人次;全國百分之九十八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百分之九十七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養生藥膳和中藥飲片走俏市場,中藥老字號品牌推出的護膚品成爆款產品……這些年,中醫藥養生保健理念在中國正變得年輕化、時尚化,融入人們日常生活。

 「如今,不僅是我自己,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用中醫養生。」李槿和深有感觸地說,「中醫藥文化之所以能綿延至今,在於其不斷適應時代發展,致力於滿足人們個性化的健康需求,也終將為更多人認可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