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路心語)「認可」比獎狀更重要   思正

 去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第二屆「南方傳媒杯」粵港澳大灣區高考語文「下水作文」比賽頒獎禮只能取消。主辦方將獎狀、獎品分批寄給獲獎的老師,期間,個別老師在群組交流時發生一點插曲。

 有老師提議道,證書應該由教研員下發給學校,再由學校轉發給他們。因為,如果是老師自己從教研員拿證書給學校,學校往往不會肯定他們。有位老師甚至還說,上次科組長將市教研室頒發的獎狀遞給他,而學校教研處竟然不當回事。有老師抱怨道,「官僚都是如此,不經過他的手,都認為無效。」這事要是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也許只是偶然事件,可要是多個人在非議,那就有點不太正常。據我所知,內地教師評職稱不容易,獎狀可以拿來加分,所以他們很在乎學校的認可,這也是人之常情。

 得知是次獲獎消息,考慮到同事也參賽獲獎,我就在科組群分享了一下喜訊。至於獎狀、獎品,我直接讓主辦方寄回家裡,不再上報,免得有討功之嫌。之前在朋友圈發一下,純粹是自娛自樂,絕無請賞之心。儘管這項比賽也是上級發給我的,我們都是奉命參賽,獲獎之後,就算復命,亦在情理之中。然而,由於只有兩位老師獲獎,而自己的獎更高,感覺過於突出自我,我就不便多說。如果獲獎的都是同事,或者獲獎的老師佔絕大多數,自己隱身其中,倒也便於向上反映。好在科組老師紛紛表示祝賀,讓獲獎的同事也得到了鼓勵。

 作為科組長,我平時總會在科組群或學校群將學生獲獎資訊公佈出來,肯定那些默默耕耘的老師。今年,不少作文賽事,主辦單位會給指導老師派發獎狀,譬如中學生讀書隨筆比賽、楚才作文比賽等。收到獎狀,我會向行政反映,爭取用週會的機會,在全校師生的面前,給那些獲獎的指導老師頒獎。每到年終總結,我也會將這一年舉辦過的活動、比賽一一梳理出來,肯定背後辛勤付出的同事。我希望他們的付出都能被人看見,畢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每年,學校也會給教師評獎,具體做法是由科組推薦合適人選。今年,我們嘗試讓科組老師投票選出心目中的優秀人選。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誰付出多,誰付出少,從票數的高低大抵就能看得出來。這種來自大眾的認可,比科組長或備課組長的推薦來得更有說服力。

 然而,在有的人看來,我為同事爭取榮譽,恐怕會被他人看成是在「爭名奪利」。一次,主任拿了不少作文比賽稿件給我,希望我能找相關的語文老師幫忙修改。該作文比賽是某社團贊助的,由其他科組老師牽頭組織。由於涉及到跨科組合作,主任讓我私下與那位負責的老師對接,還說學生獲獎後,指導老師可以填上語文老師名字。然而,我將意見發給那位同事,他卻沒有回應。我又找了對方科組長,希望他能夠從中溝通,最後也是不了了之。該比賽頒獎時,沒有公佈任何指導老師的名字。誠然,這位同事不計名利,無私付出,確實令人敬佩,但我覺得參與其中的老師也應該得到認可。後來,我意識到這事應該由上頭去溝通會更合適。自己越級去溝通,吃力不討好。幸好,參與修改作文的同事也沒計較,這事也就過了。

 相比內地教師,澳門教師不存在評職稱的焦慮,只要條件符合,攢夠年資,就能順利升級。獲不獲獎,其實對於職稱升遷並無影響。目前,據我所知,澳門教師參賽機會不多,可參加的只有教青局舉辦的教學設計比賽、澳門書法院舉辦的教師書法比賽等,不像內地有說課比賽、優質課比賽、論文評選、課件評比、師德師風演講比賽等。可惜除了正常教學,我們都是忙得團團轉的,而且將主要精力也放在指導學生參賽上,因為這是學校之間進行實力比拼的籌碼之一。在這種氛圍下,學校重視學生參賽獲獎甚於老師。之前,澳門也組織過老師參與內地某些比賽,但是這些比賽要麼是以參賽費來換取榮譽,要麼是獲獎門檻過低,凡是參賽就能獲獎,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再問津。反而是那些高質量的比賽甚少機會參與,其實,真正有分量的比賽,教師若能夠憑實力去獲得,那種成就感比學校的認可來得更有分量,正如是次「下水作文」大賽。

 總之,除了指導學生參賽之外,澳門老師適當參與教學類的比賽,對於自身專業成長不無裨益,這比單聽講座來得更有成效。鑒於老師疲於奔命,無暇參賽,學校若能適當給他們減負,讓他們有餘力去參賽,教師獲獎之後,如能給予高度認可,那就更好!當然,認可自己比別人認可更為重要,這樣才能推動自己在專業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