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木勺「煥新記」 胡嘉琛  艾熱提

 「我們稱之為『庫休克』,它不僅是餐具,還是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一把好的木勺必須選用樹齡20年到30年的杏木雕刻,這樣木勺不僅質地細膩、結實耐用,還能散發出一種天然的香味。」熱哈曼·買買提說。

 近日,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蓋孜力克鎮庫木魯克村木勺加工合作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柯坪木勺代表性傳承人熱哈曼·買買提正在給遊客們介紹柯坪木勺的製作技藝。

 熱哈曼·買買提製作木勺已有50餘年。「我製作木勺的手藝是跟父親學的,長期以來都是家庭作坊式模式。掌握這項純手工技藝的,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熱哈曼·買買提說。

 柯坪木勺雖然質量好,但是由於規模小、供應量不足,加之市場上同類產品繁多,一段時間內柯坪木勺受到了嚴重的市場衝擊,這一古老手工技藝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2007年7月,柯坪木勺被評定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新疆將「柯坪木勺」列入少數民族傳統手工技藝產業化發展項目目錄,並將其列入扶貧項目,獲批資金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用於開展傳承人培訓、家庭作坊改造、購置製作工具、推廣銷售等事項。

 為保護並傳承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政府開設「技藝課堂」,並設計柯坪木勺「走出去」和「創品牌」策略,積極參加各類展示活動。2018年,當地成立木勺合作社。自此,木勺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也成為了該縣手工藝人收入新增長點。

 合作社採取「手工+機器」的製作方法,吸納木勺製作師傅和徒弟共5人參與其中。合作社還定期舉辦培訓班,由熱哈曼·買買提傳授木勺製作技藝,「到現在已經帶了30名徒弟。早期學成的人已經通過手藝改善了生活,合作社發展情況非常好。」熱哈曼·買買提說。

 依託新疆旅遊業發展,柯坪木勺被打造成當地頗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同時,藉助互聯網發展,柯坪木勺通過網絡直播獲得了更高的知名度,大量網上訂單隨之而來。該縣為合作社制定「線上+線下」的銷售方式,使木勺供不應求。

 現年47歲的買買提·吐爾迪是柯坪縣蓋孜力克鎮庫木魯克村村民,他在「技藝課堂」學會了製作木勺。「現在我讓兒子也學會了製作技術。這幾年,在政府幫助下,我家藉助木勺的製作和銷售,年收入能有9萬元。」

 「合作社裡製作的木勺不擔心銷路,賣到了烏魯木齊、上海、杭州等地。以前一個木勺賣10元,現在一個木勺最高賣到30元,我以後的計劃就是培養更多徒弟,為木勺產業貢獻一份力量。」熱哈曼·買買提說。

 柯坪木勺是新疆保護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縮影。截至目前,新疆各級政府共公佈46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5批315項,96項入選國家級名錄。公佈自治區級項目保護單位567個,國家級項目保護單位128個。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