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復古只能作笑話 泰來

網上流傳一段貌似老師要求學生宣誓「不用洋貨、不參與洋節活動、說中國話、吃中國食,實現偉大復興。」的短片,雖然不知道來自何方?又在何時拍下?但是卻遭到網民全力訕笑,事實上自從「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之後,基本上所謂的傳統中國文化與西方現代社會已經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今時今日如果要全盤倒退,又或者所謂的復興到一種完全中華文化、中華用品的世界的話,那麼我們最基本就連電話也不可以用,服裝也要回復到清朝那種體制嗎?甚至學生用的文具,要換成紙筆墨硯嗎?至於所謂要不過洋節日,這個還有商榷的餘地,不過要知道過洋節日並非我們一種心態或者思想,最主要得益者是商家,假如沒有情人節、沒有聖誕節、甚至沒有母親節和父親節,大家可以想像到商家的利益會少了幾多?還談甚麼內循環?

所以這個短片實在是不切實際,亦沒有根據實際現況去思考,就這樣要求年青人或者學生這樣去宣誓,只徒流於形式主義,不過是口頭上說說算了。就算拍成了短片,也沒有實質的教化作用,只不過在網絡上徒添一則笑話,這有甚麼用途?如果真正想復興,又或者復辟中華傳統思想,我們應該抽取當中最精髓以及最有價值的來教育下一代,像日前與朋友說,古時所謂的「廿四孝」,當中實在有不少讓人詬病的部分,有時網絡上已經修正為較「正常」的例子,諸如「乳姑不怠」、「為母埋兒」、「恣蚊飽血」等,理智一點也知道不合現代社會思維,難道我們要全盤實行嗎?

當然有網民有說笑指出,日後那些人強說,聖誕節又或者其他外國人製造的商品其實都是中國人製造,如此顛倒是非的話我們其實甚麼都可以用,不過在現今資訊如此發達的年代,哪怕就是在最封閉的朝鮮,他們的國民現亦都明白甚麼東西是自己國家發明?甚麼東西是從外國傳入?這些都是人們心目中牢牢謹記的,不能容許一、兩個人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