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建區域協調新機制 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二日電】(記者周銳)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

 官方力推「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顯示當前中國區域發展不協調、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問題已經引起決策者的高度關注。

 中國區域發展的不協調首先體現在城鄉之間。

 原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方方面面成就巨大,但也要注意到,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相對滯後。

 張紅宇強調,要實現農民全面發展,首先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二0一七年,中國農民可支配收入結構中,工資性收入佔到百分之四十點九,家庭經營收入百分之三十七點四,轉移性收入佔到百分之十九點四,財產性收入佔百分之二點三,可見,對於農民增收意義最大的是工資性收入和家庭性收入,潛力最大的是財產性收入。

 中國區域發展的不協調還體現在公共服務的不均等上。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日前主辦社會民生體制改革現場會,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中顯在會上直言,當前中國正處於轉軌時期,各個方面湧現出很多新的問題,如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上學貴、就醫貴、住房貴。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申為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問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劉浩指出,要實現區域發展的協調,需要建立共享型社會,讓民眾共享改革成果。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調整宏觀分配格局。

 劉浩分析說,未來,一次分配應當增加低收入勞動者勞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二次分配要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個方向,在經濟發展新的階段,應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設施基本完備作為衡量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指標。

 在基本公共服務中,社保、醫療在區域間的不協調尤受關注。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社保基金室副主任武玉寧表示,中國社保制度的改革目前面臨著諸多挑戰。這些挑戰一方面來自於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另一方面源於就業形式的多樣化,人口流動性增強,地區發展仍不平衡。

 武玉寧表示,未來,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要從多方面入手。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要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統籌城鄉社會治理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醫療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藥物政策研究室主任傅鴻鵬介紹說,目前,中國醫療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需要從分散改革走向系統集成。他表示,未來中國需要建立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全面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床日、總額預付等多種方式結合的復合型付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對上述問題的求解在此次會議中已經被明確設定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政策目標: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