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蒙古野驢群回歸沙漠邊緣 何奕萍 周曄
在中國第二大沙漠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南緣的奇臺縣大草灘上,排成一路縱隊的蒙古野驢群正揚蹄疾馳,在附近的蒙古野驢馴養繁殖基地喝足了水後,牠們在領頭驢的帶領下,去往廣袤的荒漠草灘採食、撒歡。
「晚上七八點鐘,牠們還會回來的。」看見塵土飛揚中浩浩蕩蕩遠去的驢群,野驢馴養繁殖基地負責人包萬軍說,「因為方圓五十公里內沒有其他水源,所以牠們一定會回來。」在新疆奇臺縣土生土長的包萬軍二零零六年在大草灘建立了蒙古野驢馴養繁殖基地,時間久了,他對蒙古野驢的生活習性也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
大草灘多年不見的群驢奔跑的壯觀場景再次重現人們視野,奇臺縣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主任陳生明表示,近年來,每年五月底到六月初,蒙古野驢都會遷徙至奇臺大草灘產仔育幼,「現在正是野驢交配期,有三百多頭野驢在這裡活動,最多時有四百多頭。」
蒙古野驢,外形似騾,體型介於家驢和家馬之間,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之一,主要分佈在蒙古國、中國和伊朗等地。作為蒙古野驢的重要棲息地之一,奇臺大草灘曾經因為自然環境退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蒙古野驢幾乎絕跡。
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奇臺縣在北部沙漠前沿開展人工治沙造林和生態綠化造林,築起一道五十多萬畝的綠色屏障。同時,加大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提高當地居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並對野生動物棲息地加大巡邏管護,多年不見的野驢又重新返回了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