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一月二十一日電】(中新社記者賀劭清)「過年趕集不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我也可以在菜市待上一整天!」農曆蛇年春節臨近,二十六歲的馬來西亞遊客玉婷提著手撕烤兔、麻辣春卷,在成都青羊小區綜合市場戰旗包子舖外,用鏡頭記錄下老面開花饅頭的出籠瞬間。
玉婷身旁的房檐下掛著香腸、臘肉,各類商舖外豌豆尖、青椒、柚子等時令果蔬堆積如小山,肥腸粉、冒烤鴨、烤酥鍋盔與羊肉湯香味交織。
無論是採買年菜、年貨,還是探尋城市年味,菜市正成為年輕人過年新去處。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菜市場過年」相關筆記已超過一萬篇。美團、大眾點評等網絡平台數據顯示,百分之七十以上搜索「菜市場」的用戶為二十至三十五歲的年輕人。
玉婷說,此次來中國過年計劃「打卡」兩家菜市,並特意參考小紅書做了詳細攻略。「在菜市最能體會到本地風情,我很好奇中國人過年在家吃甚麼。」玉婷說,成都的菜市和她想象中的略有不同,人流如織卻乾淨整潔,攤主間充滿了「勝負欲」──豌豆尖、萵筍葉只取脆嫩的頂部,南瓜有四五種切法,擺放蘋果時都朝向一個方向。
「這兩年菜市進行了改造升級,街道變寬了,還成了『網紅』菜市。」胖哥蒸菜店店員周秀蘭一邊給顧客打包蒸菜一邊感嘆。梅菜扣肉、甜燒白有新年蒸蒸日上的好彩頭,今年春節她與店員不會休息,每天都會蒸菜,忙並快樂著。
「升級」換新顏的不止成都青羊小區綜合市場,近年來中國多地菜市進行改造,功能越發多元,受到年輕人的青睞。人們可以在杭州西湖附近的文二菜市喝「菜市咖啡」,在上海「菜場書屋」享受愜意的閱讀時光,在天水菜市看水袖婉轉、聽秦腔激昂……
不少菜市在設計上下足功夫,比如成都北東街農貿市場因臨近巴金故居,菜市的牆壁上張貼著小說《家》《春》《秋》裡的「金句」,吸引文藝青年打卡。蛇年春節到來前,不少菜市開啟「春節限定版」模式,用燈籠、福字、中國結以及節奏感十足的拜年音樂將自己裝扮起來。
「誰說菜市不能提供情緒價值,和攤主討價還價,看到各種果蔬,都讓我覺得特別治癒。」四川大學學生張雲打算親自下廚,給父母「露一手」。張雲說,他買了臘豬頭、麻辣香腸,也買了「童年回憶殺」花籃小蛋糕、舖著青紅絲的八寶飯,有甜有辣,年輕人主持下的春節餐桌「不走尋常路」。
「菜市場打破傳統印記,轉型成為人們能夠獲取情緒價值和社會支持的場所,值得經營主體和參與者共同探索。」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王禕表示,在深入洞察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同時,以樸素而真實、平實而有趣的方式來構建業態、產品和體驗的組合,才能讓菜市這種在年輕人間的熱度不是「曇花一現」,年味年年別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