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這顆心)最高明的管理  星雲大師 劉長樂

長樂先生:無為而治就是順勢而為。曾國藩說過,他創立湘軍的初期,信念最堅定、鬥志最旺盛、用心用力最大,但事業卻一波三折,一敗再敗。後來,他調整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協調與皇室、地方官員、友軍和內部的關係上,說好話,做好事,來信必覆,有求必應,安撫人心。結果,用力不大,反而事業大順,這是順勢而為的力量。

星雲大師:對人尊重、愛護,凡事「以身作則」,並且勇於承擔及包容部屬的不足或過錯,能夠用「感動」來代替「謀略」,用「施恩」來當做「助緣」,必然更能令人信服,更容易攝受人心。

自古以來,凡是善於管理的良臣名將,都是因為他們擁有這種體貼、承擔的美德,能與屬下「榮辱與共」、「生死不移」,所以感動大家同心一德,克敵制勝。例如吳起領軍,不但與兵士同榻而眠,同桌而食,而且噓寒問暖,為吮膿血,所以官兵們都肯為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李廣帶兵,在飢乏之際,發現泉水,不待士卒盡飲,必不近水,不待士卒盡餐,必不嘗食,所以大家都樂於為他效勞賣命,出生入死。乃至過去的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等,他們「親民愛民」的作風,也一直深獲廣大群眾的擁護。

過去聽過一則「剩菜的故事」,說的是一個母親為了家庭、兒女,一輩子心甘情願地吃剩菜。我把這種肯犧牲,肯奉獻,不計較,不嫌苦的管理方法稱為「剩菜哲學」,這就是一種「感動」的管理。

感動的管理,不是用規矩來要求人,而是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場互換,要讓人「感動」後心甘情願地發心奉獻,所以感動的管理不是命令、指示、權威,而是要讓人自動自發,是一種「無為而治」。(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