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藏北高原零下20攝氏度的狂風,重約6噸的風機葉片在海拔4700米的龍源西藏那曲高海拔試驗風電場呼嘯轉動。每年,超1500萬度電在這一全球首座超高海拔試驗風電場產生,一度成為那曲支撐性電源。
70年來,川藏、青藏公路作為連接西藏與其他省市的重要通道,極大促進了區域交流與經濟發展。曾經物資匱乏的青藏高原,如今憑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禀賦,轉變為清潔能源的「聚寶盆」,而「兩路」也從交通動脈變為「綠色走廊」。
那曲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中國海拔最高地級市。這裡年均氣溫在零下,每年大風天氣長達8個月。11年前,一座座功率高達1.5兆瓦的風機拔地而起,每轉動一小時,便產生約1500度的「綠電」,為雪域高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入冬後,風電場技術人員高明感受到巡檢工作難度「加碼」。檢查齒輪箱、發電機、主軸及偏航系統……每周一次巡檢、每台風機耗時五個小時,儘管被風吹得瑟瑟發抖,但他充滿欣慰:「只要風機不發生停機故障,那曲農牧民就能溫暖過冬。」
在青藏公路沿線,高原之城格爾木因路而生、因路而興,近年憑藉清潔能源產業優勢,成為柴達木盆地的「綠色明珠」。
2019年,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國家示範工程全部在此併網發電,成為世界上首個集風光熱儲調荷於一體的多能互補科技創新項目;2024年7月,世界海拔最高的風機葉片製造基地暨綠色氫能創新基地開工建設......格爾木將風、光、熱能轉化為電能送入千家萬戶,點亮雪域高原。
為輸送更穩定的清潔能源,2024年5月,中國最大的構網型儲能電站在格爾木市東出口光伏產業園區落地。相關企業現場負責人蘇岳將它形象比喻為「多功能充電寶」,通過智能光儲發電技術實現電壓與頻率自主調節,可實現2小時充滿電、2小時放電,輸出功率達5萬千瓦。通過科技創新,他相信未來清潔能源利用將更高效。
在川藏公路沿線,一係列水電、光伏和風電項目落地,形成特大型清潔能源項目集群。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200多萬塊組件構成龐大的光伏發電係統,分佈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柯拉鄉山頂,宛如連綿不絕的「光伏海洋」。作為全球首個裝機規模達100萬千瓦的「水光互補」示範項目,柯拉光伏電站與兩河口水電站聯合運行,實現了光伏與水力發電的高效互補。
「光伏發電不可調節,水電則相反。二者結合能得到可調節的優質電源,使送出曲線平滑。」在記者面前,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新能源管理局雅江項目部副主任潘海平算起了「生態賬」:柯拉光伏電站年平均發電量20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