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馬來西亞電影備受國外電影界注目,諸如王禮霖的《富都青年》(Abang Adik,2023)、張吉安的《五月雪》(Snow in Midsummer,2023)和撒齊·尤索夫的《警長:捉內鬼》(Sheriff:Narko Integriti,2024)等作品都拍出不俗水準,為各地觀眾帶來嶄新的觀影體驗。其中《五月雪》雲集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三地演員,並於第六十屆金馬獎獲得九項提名。片裏的戲院場設、粵劇文化和福建元素,肯定不會讓澳門觀眾感到陌生;可是澳門現役的八家戲院,只有極少數願意放映,影片不受本地業界青睞,未知是否跟它的表現風格或故事內容有關?
還記得粵語片時期的「馬來亞」,曾經被光藝的「南洋三部曲」記錄下來,而港產片時期的「馬來西亞」,則塵封在何裕業投資的《蜈蚣咒》(1982)和《紅鬼仔》(1983)之中,這些香港電影都從特定的角度去捕捉當地的人文風情。直至多年後,馬來西亞導演何蔚庭拍製的台灣電影《幸福城市》(2018),具有離散族群和漂泊狀態之意味,而且跟其他馬來西亞導演如林家威的《其後》(2010)和《新世界》(2011)、陳勝吉的《分貝人生》(Shuttle Life,2017)、張吉安的《南巫》(The Story of Southern Islet,2020)等,各自表述了南洋華人的身分意識。
其中《南巫》是張吉安的長片處女作,改編自他的童年經歷,故事以父親遭村人下降頭事件為引體,實則延伸至人界、邊界、巫界、國族和離散命題。張吉安接下來的《五月雪》,耗時超過十年進行資料搜集,並融匯了老戲班範本《六月雪》、馬來古典文學史話《馬來紀年》和《吉打紀年》等自編自導而成。這個冤情不被看見、女性受屈卻無法言說的故事,遊離於一九六九年和二零一八年兩個時空;就在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三日,一夜血染人寰的「五‧一三」事件,導致無數平民下落不明,普長春戲班班主竇娥(蔡寶珠飾)自此在某個空間裏囚困了四十九年。
根據廖文輝編著的《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一書所述,「五‧一三」事件涉及巫統高層的權力鬥爭,結果造成馬來西亞歷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流血衝突。《五月雪》所呈現的「五‧一三」事件,既不乏歷史韻味亦帶有魔幻色彩,不過導演的敘事手法,並非人人懂得欣賞;更甚的是,劇情片豈能像紀錄片般詳細交代當中頗為複雜的前因後果,對於缺乏基本認知的觀眾,難免會看得一頭霧水,除非入場前後惡補一番,方能參悟箇中玄機──儘管該國的種族暴亂漸成絕響,如此國殤早已在多元種族兼容並蓄、和諧共處的理想中,烙下深刻的歷史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