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九月十八日電】(新華社記者郭丹)日本福島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員末永惠子日前發表一篇論文,披露了有著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和一六四四部隊履歷的陸軍軍醫佐藤大雄在華指揮實施人體實驗、深度參與浙贛細菌戰的罪行,侵華日軍秘密細菌部隊在華實施人體實驗的罪行再添新證。
主導鼻疽菌實驗
末永惠子在日本金澤文圃閣出版社今年七月出版的一本歷史研究著作中發表這篇論文。論文公開了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保存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九州大學)授予佐藤大雄醫學博士學位的相關檔案。檔案中有《學位授予許可》證書、佐藤撰寫的《鼻疽菌生物學的諸性狀》論文摘要及其個人履歷等,但不包括論文原文。
檔案中一行小字顯示:「該論文已于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年)九月至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三月期間在《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報告》中發表,但屬軍事秘密,因此不予公開發表。」
佐藤在其論文摘要中寫道,該論文由十四篇小論文組成。他從實驗結論講起,論述了對鼻疽菌進行的不同條件下的抵抗性實驗;將鼻疽菌塗抹或注入蔬菜、水果、雞蛋的實驗等。
當他談及第九條結論時,使用了這樣的敘述:「對鼻疽菌進行了S型和R型的菌落分離實驗。S型是強毒株,通常只能從人體中分離出S型,但有一例分離出了R型」。
末永認為,雖不能直接從這句含有「人體」「一例」的語句中判斷出該論文是通過非人道的人體實驗得來,但無論從其論文撰寫的由淺及深、由植物到動物的前後邏輯,還是論文撰寫的時間正好是其在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室和七三一部隊期間,都不排除該論文是基於人體實驗得來的可能性。
長期研究侵華日軍細菌戰的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研究員、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呂晶肯定了末永的看法。呂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日軍侵佔中國東北後,鼻疽是當地流行的馬病之一,因此對這種疾病加以防範研究,但不久便利用其人畜共通的傳染特徵將其作為「細菌武器」,在日本和中國東北進行研究。在戰後美國調查的《桑德斯報告》《費爾報告》和《希爾報告》均提及七三一部隊曾將鼻疽菌作為媒介物進行研究,並利用人體實驗進行病理解剖。
末永分析認為,佐藤的論文是他在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室期間和七三一部隊期間撰寫的。儘管實驗性質顯而易見,「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二十三名評審委員依然全員同意授予佐藤博士學位。
在日本學者已公開的、從美國發現的《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報告第二部》中,末永找到十篇疑似佐藤的論文。
呂晶告訴記者,日本學者莇昭三對《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報告第二部》進行過系統梳理,在迄今發現的八百一十六篇報告中,與鼻疽菌相關的論文有二十篇,執筆者有侵華日軍陸軍一等軍醫佐藤大雄、陸軍三等軍醫井上隆朝、陸軍三等軍醫正石井要等八人。其中佐藤署名的有十篇。
罪行欲蓋彌彰
一九四0年,佐藤轉入成立不久的一六四四部隊,次年一月升任該隊第一科長。
末永在一份名為「石井(四)部隊研究會記錄」中找到佐藤與他人共同署名的《根據脾脫疽菌的動物實驗(第一報)》。末永告訴記者,脾脫疽菌又名炭疽桿菌。儘管該報告標題採用了「動物」,內容上也將實驗對象稱作「馬」,但文內有「訴說局部痛和腹痛」,以及「以下十行刪除」等反常之處,屬於欲蓋彌彰,充份表明實驗對象不是動物而是人。佐藤大雄就是人體實驗實施者。
呂晶表示,「石井(四)部隊」就是侵華日軍設在南京的專業細菌部隊──榮一六四四部隊。一九三九年四月,日軍在南京的中央醫院秘密設立細菌研究部隊。首任部隊長由七三一部隊的部隊長石井四郎兼任,故又稱「石井(四)部隊」,一九四0年起,該部隊內部密稱為榮一六四四部隊。呂晶表示,石井對一六四四部隊高度重視,從七三一部隊調撥相關研究人員及重要器材到此。他們實施人體實驗、研發生產細菌武器,並從一九四0年七月起,協同南下的七三一部隊支隊,在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實施了細菌武器攻擊。
參與浙贛細菌戰
末永的論文顯示,一九四二年,佐藤直接加入侵華日軍在浙江、江西實施的細菌戰,完成了其從研究、實驗到實際在華實施細菌戰的全過程。
大量研究表明,日軍在浙贛戰役中使用了鼠疫、霍亂、傷寒、鼻疽、炭疽等多種細菌武器。而該地區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集中出現的、讓患者幾十年痛苦不堪的「爛腳病」或許就與佐藤研究、實驗的鼻疽菌和炭疽桿菌有關。
浙江省歷史學會抗戰史研究分會會長王選告訴新華社記者,國際反細菌戰科學家組織成員、美國醫學家馬丁.弗曼斯基二0一五年曾在中國發表調研成果認為,浙贛地區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大規模出現的「爛腳病」的元兇,極可能是炭疽和鼻疽細菌。
王選等人帶領的研究人員歷時二十餘年,對該地區二千餘人實施田野調查,也為多位海內外醫學專家的研究提供了一手實證資料和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