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一日電】(作者李京澤 周昕)「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繼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未來五年中國發展藍圖後,十月三十一日,在向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演講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機遇。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確定性。
當前,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區動盪頻發、產業鏈供應鏈碎片化風險上升背景下,確定性成為世界經濟急需的「稀缺品」。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近五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此次韓國之行,習近平多次向外界釋放對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預期。
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時,他表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規模、韌性、潛力都比較大,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此次書面演講中,他再度強調,中國將「繼續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亞太和世界經濟帶來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說,中國經濟持續穩健增長,將為世界經濟提供穩定錨。
作為擴大開放「行動派」,中國為全球工商界帶來新機遇。
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際,開放合作、共贏發展已成為工商界的共同呼聲。
中國始終是擴大開放的「行動派」。「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在書面演講中,習近平再度明確,中方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同各方在開放聯通中相互成就。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也是唯一舉辦國家級國際進口博覽會、持續向全世界開放市場的發展中國家。隨著開放大門越開越大,超大規模市場活力將進一步激發,為工商界提供更多商機。
習近平提到,中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已經減至二十九項,製造業領域已經實現「清零」,服務業將繼續擴大開放。這意味著「投資中國」更加便利。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說,中國不斷與世界共享開放機遇,有助於為全球合作開闢新空間。
作為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中國為全球科技創新提供廣闊舞台。
世界經濟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如何抓住機遇推動創新增長,事關亞太乃至世界經濟未來。
近年來,中國積極發展未來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升級傳統產業,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置日益突顯。多項創新成果從中國走向全球,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成為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的新選擇。
習近平在書面演講中說,中國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快發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全球新技術的「推廣場」、「應用場」。
「放眼全球,創新勢能向經濟動能的轉換已成為時代課題。」許利平說,中國為全球工商界提供了寬廣的創新舞台,各方通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將共同推動經濟創新、可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