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者何人)第一義諦 李蕭錕
中國北宋著名山水畫家范寬,喜歡山水畫,常來往於長安和洛陽之間寫生,他師承李成,不久之後,自覺應有所變,終於悟道:「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意思是說,老師們的作品都學習自然,與其學習老師的作品,不如直接學習自然,向大自然探究;與其學習大自然,不如從本心開始,從自己的自性發掘創造。
於是范寬捨棄舊習,擇地而居住在終南山和太華山的幽林中,整日寫生、静坐、觀想,終而悟得畫道、山水畫能默與神遇,創造出北宋最膾灸人口的「巨碑派」山水,他著名的〈谿山行旅圖〉更是成了中國山水畫偉大成就的標竿。
這兩則故事同時指向「自心作主」的禪宗旨意。
「諸人被十二時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時辰。」禪門有句更重要的話:「能作得主麽?」作得主,才有自己的天地,才能胸羅萬象,才能神遊象外。
第一則故事是師父努力擺脫弟子銳利的目光,第二則故事是弟子努力擺脫師父長期的陰影,最後兩人都「當了自家的主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