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不在旅程上當代購 承鈺

網上有人提及出國幫朋友帶東西,他氣憤難平,為了一場蛋撻風波,讓他立誓不再為他人作搬運工。簡單而言他應該是臺灣客,在朋友再三拜託要帶安德魯蛋撻回臺灣,當時他已反復提醒:「這蛋撻和臺灣肯德基的味道差別不大,冷了就不好吃,你又沒烤箱、氣炸鍋,加熱不了多可惜。」可朋友態度堅決,非要他帶兩顆嘗嘗。

當時他心一軟答應下來,麻煩卻接踵而至。為了讓蛋撻完整帶回臺灣,網友更特意自掏腰包多買了四顆湊成一盒,生怕零散包裝會壓壞。結果回到臺灣遞給朋友時,他卻擺擺手說「不想吃了」,理由是「冷了味道肯定變了」。網友還繼續做好人,提議「用我的氣炸鍋加熱給你試試」,朋友推搪說嫌麻煩不肯。更氣人的是,這盒蛋撻的錢,他自始至終沒提過。

經此一役,讓網友徹底想明白:出國千萬不要隨便答應幫人帶東西,真要帶,也得先把錢收了,免得吃力不討好。

帖文之下很多人有提醒他,其實現在亞洲物流這麼方便,很多東西網上就能買,價格和當地差不了多少,完全沒必要麻煩朋友。就說我自己,現在旅遊根本不愛買東西,尤其是吃的──與其想方設法帶回去,不如在當地吃個夠本,畢竟很多美食講究「即做即食」,打包帶回不僅失了風味,還得操心保存、攜帶,純屬給自己添麻煩。

退一步說,就算真要託朋友帶東西,也該選方便攜帶、不易變質的,像食品這類不僅麻煩,多半還只是一時的口腹之欲。要是朋友拜託帶的是真能用得上的藥品,我還能理解;但為了兩顆可吃可不吃的蛋撻而大費周章,實在不值得。其他物品也一樣,網上能買到、能找到替代品的,就請別再麻煩別人跑一趟了。

身邊倒是有幾個朋友特別聰明,出國前絕不說自己要去哪,Facebook也不發任何動態,等回國後再整理照片按「Day1、Day2」慢慢發。問他們為何這麼做,答案很實在:「怕啊!尤其是去日本、韓國這種大家愛託人買東西的地方,一露頭就會被各種買東西的請求淹沒,太影響旅行心情了。」

仔細想想,這世上哪有那麼多「非買不可」的物品?奢侈品嗎?我不感興趣;網紅零食?當地吃夠就行。旅行本是為了放鬆開心,與其被「代購」任務綁手綁腳,不如輕裝出行,把精力放在欣賞風景、體驗當地生活上──畢竟,那些藏在旅途中的美好瞬間,才是最值得帶回家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