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視窗)傳統農事拾趣  黃平安

二. 守野豬

野豬,是活躍在廣大山區的野生動物,對農作物危害很大。大集體的時候,家鄉的山嶺大多種着玉米。玉米結穗後,籽粒漸漸飽滿,汁多味甜,貪食的野豬覬覦已久,早已蠢蠢欲動。如不加強管護,一夜之間,大片玉米便會被牠們糟蹋得面目全非,甚至絕收。

有經驗的生產隊長常常會未雨綢繆,提前謀劃。先安排人員在森林與玉米地交界的山梁上,搭建供值守人員臨時居住的草棚。凡有玉米地的地方,山梁上都要搭建一個草棚,做到四方響應,全域覆蓋。草棚呈人字形,裏面能用木棍或竹塊架起一張簡易的床即可。白天,社員們都要下地幹活;吃罷晚飯,值守人員便會陸續到達各自的「哨位」。

一道山梁上建一個草棚,一個棚裏安排一個值守人員。他們一般都是青壯年,機敏能幹,膽大勇敢。當然,為了鼓勵值守人員盡職盡責,隊裏會給他們另記工分,這也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原則。

為了保證守護效果,值守人員會採取各種辦法來嚇唬野豬,使牠們不敢輕易前來偷吃玉米。首先在棚子外燒一堆篝火,既能照明,也能壯膽,還能取暖。野豬一見山頭有火光,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他們還會借助自製的火炮、土號、破盆等一些簡單的工具,發出各種聲響,來嚇唬野豬。

表哥喜歡守野豬,後來我才知道,他喜歡約相鄰山頭的二貴在一起下象棋。兩人下一會兒象棋,便停下來,在棚子外吆喝一陣,敲一陣破盆,吹一陣土號,便又開始進軍「楚河漢界」。一次,野豬大概是餓極了,見二貴值守的山梁上沒有甚麼動靜,便開始了偷襲。第二天,生產隊長發現二貴值守的那面山坡上的玉米損失慘重,一再追問之下,才知道他們二人因為貪玩,給了野豬可乘之機。隊長嚴厲批評了他們倆,還扣罰了工分,兩人只好自認倒楣。

守野豬是上夜班,而且是通宵,十分辛苦,一般人不願幹。但也有人很樂意去幹,因為不僅能多掙工分,還能吃到意想不到的「夜宵」。此時的玉米,正是即將成熟的時候,鮮甜軟糯;而棚外篝火熊熊,正好烤玉米。因為活兒辛苦,生產隊長一般會默許值守人員每晚烤上一兩個玉米當「夜宵」。老周虎背熊腰,人高馬大,食量自然也很大,加之生活清苦,一晚上竟然能吃十來個烤玉米。時間一長,棚子附近的玉米就被他掰去了一大片。生產隊長知道後,十分生氣地罵他,讓你守野豬,沒想到你自己變成了野豬,偷吃了那麼多玉米,我還得給你記工分!罵歸罵,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後,一度時期以來,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現象露頭,野豬等野生動物耐以生存的領地被佔領,生態環境也不斷惡化,過去經常出沒的野豬也難得一見了。現在,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斷增強,野豬也被列為保護動物,即使遭塌了莊稼,也沒有人去傷害牠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