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茂口岸「名優匯」成效欠理想 有倡對調樓層予復甦

 去年底開張的青茂口岸六樓粵澳名優產品博覽中心(即「名優匯」)開張逾半年,成效欠理想,與關閘口岸免費商場相比更是天壤之別。原因在於「人流不順路」。建議考慮將現行的二、三樓口岸通關功能區與六、五樓對調,一勞永逸排除「人流不順路」弊端。

 開業逾半年成效欠佳。青茂口岸六樓粵澳名優產品博覽中心二0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開業。論理,面積五千平方米、集粵、澳、葡(語國家)名優產品及餐飲美食為一體的「名優匯」,經過逾半年的「熱身」,理應與關閘口岸免稅商場一樣生意興隆,然事與願違,不但差異甚大,甚至還看不出「潛力」何在?再看看青茂口岸拱北出口處的(動車)高鐵站前綜合商場,「名優匯」的酸楚更是可想而知了。須知,取道青茂口岸離澳的旅客,不少是在珠海(拱北)動車站乘搭高鐵的返程者。但卻少見旅客由離澳的三樓通關功能區前乘扶手電梯或升降電梯光顧六樓「名優匯」。

 門堪羅雀因「人流不順路」。「名優匯」設在青茂口岸的澳門管轄區,因此,消費購物對象應以離澳旅客為主。與關閘口岸免稅商場一樣,同樣有名酒零售商店、大型連鎖超級市場,還有粵產名優品,澳門製造、澳門代理商品,葡語系國家名優產品。此外,還有澳門餐飲名牌分店、藥店等。誠然,澳門政府給予應有的支持,有運作的約十多家商號也各顯神通推出相應的惠客措施。但實際經營成效確實不如人意。即使是客流量鼎盛的當下暑假期,光顧青茂口岸「名優匯」人流量比之人山人海的關閘口岸免稅商場,只能稱是門堪羅雀。

 治本之計是調整通關功能區與之同層。人流量決定商圈的興隆與衰竭,名優匯亦不例外。據聞有關方面寄望青茂口岸工作的澳門公務員及附近居民的消費帶旺「名優匯」,這種思維是本末倒置。且不說附近官方機構公務員不多,就是多也不會悉數上六樓超市、食肆消費,選擇叫外賣或返家進超市者應該居多。附近居民消費,應該也是捨近求遠經青茂口岸「北上消費」。必須指出的是,名優匯目標應是離澳旅客,而不是澳門居民。為此,必須考慮將名優匯樓層與通關功能區設於同層的問題。

 建議之策是現行出入境功能層與六及五層相應空間進行置換。◇

 圖文:本報記者 蕭德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