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20日電】(記者馮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色彩是重要的美學元素。在19日于良渚博物院開幕的中華玉文化中心第八屆年會上,「良渚色彩研究與創新設計」項目組首次發佈了良渚文化色彩系統。研究顯示,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就熱愛美,對色彩有著很強的控制力和表現力。
這項研究是2022年由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啟動的。它的成果《良渚之色》全書近36萬字,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課題組領銜專家、北京服裝學院楊慧副教授介紹,他們基於良渚文物的特徵,對玉器色系、陶器色系、石器色系、漆木器色系、環境和植物色系作了基礎研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部份文物進行了實物拍攝和無損測色。
「良渚先民具有很高的審美水準,已經有了儀式性的設計行為,我們看到陶器上的黑色、嵌玉漆杯上的紅色、瑤山祭壇上的三色土,就能看出他們對生活美的追求,對色彩的控制力和表現力。」楊慧告訴記者,「從色彩的角度同樣可以看出,中華5000年的文脈傳承不斷,就嵌玉漆杯上的『抱玉朱』這個顏色而言,朱(赤、紅)色在中華服飾文化體系中一直處於很高的級別。」
雞骨白、琮黃、玉沁黃、璧青、炭稻黑、泥陶粉、霧灰、抱玉朱,這些是良渚色彩系統的8個核心色。課題組集結了北京服裝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等高校機構的62位專家學者,共提取了110組色彩數據,最終確認了396組良渚特有的顏色,並形成了上述8個核心色。楊慧說,希望大家看到這些顏色的命名時,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良渚文化。同時,這套色彩系統也可應用在現代設計系統中,讓現代人感受中華文明起源之美。
良渚博物院執行院長馬東峰說,2022年杭州良管委啟動了「良渚MEI」生活美學工程,「良渚色彩研究與創新設計」項目是工程的首個研究課題。良渚人創造了豐富的色彩世界,蘊藏著東方審美的智慧,但是也留下了不少未解之謎,比如良渚先民眼中色彩有甚麼樣的文化含義,色彩在良渚社會中發揮了甚麼樣的作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