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 櫻花日記

八十年代末,在大學古代文學史的課堂上,老師聊到歷朝歷代禁書的話題時,說中國作協翻印了一萬套《金瓶梅》,派發給會員和各高等院校。我們學校也得到一套,不過校方沒有截留,而是直接給了中文系。但書一到系裏,老師有些忿忿不平的說,結果就被系主任和書記瓜分了。他們那些年輕一輩的講師、助教,連欣賞《金瓶梅》封面的機會都沒有。我們好些學生聽後都忍俊不禁,在好奇的同時也困惑不解,不就是一套所說是有點黃的書麼?哪值得如此傷肝動火?

那時的書本上,提到《金瓶梅》時,多是一語帶過,還持批判的態度。於我們學生而言,究竟黃到何種程度?描寫又是怎樣的露骨和直白,根本就沒有人能說個子丑寅卯來,都是傳說之後的傳說,少不了添油着醋,拌蒜加蔥。

後來進入社會,又得到更公允些的資訊,說《金瓶梅》是一部奇書,是關乎晚明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奇書。但除此之外,卻又無機會進行更多的瞭解。始終如謎一般,盤繞心頭。

再後來,有緣與出版界的人士吃飯喝酒,閒聊時也曾傻乎乎的問他們為何不出版《金瓶梅》?他們多是意味深長的笑笑。但也有直爽的,說很多出版社都想出版。這書名聲在外,世人皆知,根本就不用做廣告。更主要的,無需支付作者稿費,出版社純賺。但每每選題報上去,無一例外,都被無限擱置或者被直接槍斃掉。

後來,大作家劉心武攜其四十年研究心得,強勢推出《劉心武評點〈金瓶梅〉》。也許,那時名氣如日中天的劉心武,讓有關方面有所顧忌而網開一面吧!雖然劉心武個人觀點充斥其間,但出版之後仍如石破天驚,震動極大。不過,同樣是劉的評點本,內地灕江社是三卷本,台灣學生書局則為五卷本。單從卷數上,也能看出內地版的原文是有所刪節。雖如此,但也算是異數了。當然,凡事總有例外,中國翻譯社繼後也出版了漢阿(阿拉伯語)對照四卷的精裝本。

而研究《金瓶梅》的著作,卻如過江之鯉,不可勝數。亦如《金瓶梅》的版本,可洋洋成史。山東的齊魯書社,就曾出版《〈金瓶梅〉版本史》。北京大學更刊印《金瓶梅版本圖鑒》,統計顯示,至今共有四百種版本。

當下的港澳市場,最暢銷的《金瓶梅》,一是香港三聯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會校本)(二卷);一是香港天地圖書的《會評會校金瓶梅》(五卷);一是台灣里仁的《夢梅館校本〈金瓶梅詞話〉》(三卷)。新加坡南洋出版社,一口氣推出五個版本。有內閣文庫藏《金像金瓶梅》、有影印介休本《金瓶梅詞話》(二十一卷)、有台北故宮藏介休本《金瓶梅詞話》(五卷)、有五色彩印匯評全本《金瓶梅》(三卷)、有白話簡體版《金瓶梅》(二卷)。這個簡體版也是最便宜的,但古典文學作品用簡體字,似乎有點如同不夠火候的廣東老火例湯,味道總是差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