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最前線)為何抗原快速測試不能代替核酸檢測  李惠君

 這段日子,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本澳出現社區蔓延,政府迅速採取一系列措施遏止傳播。在尋找傳染源方面,政府動員各界,進行了數輪大型核酸檢測,同時鼓勵居民在家進行多次抗原快速測試。友人不禁問道,兩種檢測方式有何不同?為何抗原快速測試不能代替核酸檢測?

 其實,新冠病毒感染的診斷,仍以核酸檢測(即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測試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為金標準,其原理是通過檢測樣本(如鼻咽分泌物)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基因來診斷,該測試會先把病毒基因片段擴增到一定數量後再檢驗,所以核酸檢測具有相當高的敏感度,優勢是測試靈敏,不易誤診,通常不需要重複確認結果。每種檢驗方式都有不足的地方,核酸測試的缺點是檢測時間較長,成本較高。

 至於抗原快速測試(Rapid Antigen Detection)則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通過抗原—抗體結合反應,檢測鼻咽分泌物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表面蛋白,這種抗原抗體反應如同鎖和鎖鑰,特異性地結合。若分泌物樣本沒有新冠病毒,即沒有抗原存在,則只會在測試卡的C區(代表Control,控制區)上呈現一條有色線,表示測試完成,結果為陰性;但若分泌物樣本中存在新冠病毒,則病毒表面蛋白(抗原)會與盒內檢測卡相應的抗體結合並在指定的T區(代表Test,測試區)形成有色檢測線,即是常說的看見兩條有色線,此結果即為陽性,提示有病毒存在。抗原測試的優點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及大量地篩查群體內可能存在的陽性個案,簡便易用、成本較低、減少人員流動及能較快獲得結果,可在社區中重覆檢測,但其敏感性較低,尤其容易漏診無症狀的病人,需要再次確認測試結果。

 核酸檢測和快速抗原測試同為診斷病毒感染的檢測方法,各有優點,互補不足。因核酸檢測的目標是病毒基因,同時擴增後再檢驗,所以其準確度(特異性)和的靈敏度都非常高,在發現早期病人及無症狀病人方面尤為出色。相比之下,抗原測試因無法擴增病毒達到一定量才檢測,便只能在病毒載量高峰時(通常為感染中期或之後)才能呈現陽性,即靈敏度相對低,容易漏診病人,而且快速抗原測試需要居民自行操作,其採樣深度、棉棒絨毛的密度、棉棒旋轉次數及接觸鼻孔內壁的時間等因素,均可能影響檢測結果,使結果不準確。故此,抗原快速測試不能取代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