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陷排污「疑雲」 環境類訴訟要經歷漫長「馬拉松」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電】近日,「比亞迪長沙雨花區工廠污染疑致多名兒童流鼻血」的消息登上熱搜。擁有多年生產管理經驗的比亞迪某車間主任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停產狀態下,怎麼檢測都能達標,而生產狀態下的排放能否達標,則看企業自己。

 「比亞迪塗裝車間半夜排毒氣,一般在十點半後能聞到濃烈的油漆味。」今年四月開始,不斷有居民在網絡問政平台「問政湖南」上留言投訴,有居民留言:「刺鼻氣味彌漫在整個小區,房間窗戶都不敢打開。」「一股子燒了輪胎或塑膠的氣味,讓人非常難受,惡心,頭暈。」

 之後,比亞迪官方發佈聲明稱,園區排放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及標準,網傳「排放超標引起流鼻血」的情況,屬於惡意捏造關聯,已報警,並將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與此同時,當地居民則希望有關部門能够查明異味源頭。

 據報道,相關環評報告對現有污染物排放是否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做出了一定說明。「即設施落後,但排污達標。」一位曾給長沙比亞迪某項目做過環評報告的工程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環評報告都是預測性的,至於實施過程中是否按照要求落實,要看檢測結果。

 「以日產四百至八百輛車的規模來算,按現行環保要求,排放要達標,得上幾千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設備,如果加上污水處理、藥劑、人工、機器、能耗等成本,則要上億元。」上述車間主任表示,塗裝設備每七至九年更換一次,相應的環保設備也要隨之報廢更新。設備怎麼用,則是另一回事,焚燒和水旋的處理方式耗電量大,活性炭需每月更換,才能達到設計效果。另外,一旦產能超過環保上限,排污自然無法達標。

 據官方通報,目前長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調查組,組織政府職能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相關專家,進駐比亞迪雨花區工廠展開調查。針對網傳長沙比亞迪「停產整頓」的說法,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回應:「只是部份停產。」

 此前,長沙比亞迪曾在嘉和城小區張貼了三月份環境檢測報告,稱比亞迪排放符合標準。但業主並不認可這份檢測結果,並提出「公開標準,在監督下重新對環境檢測」的要求。

 「即便有第三方機構接受業主委託,也很難拿到有效樣本。」一位環評工程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氣幾乎都採用有組織排放方式,即經過排氣口進行有序排放,因此,如果沒有工廠同意,第三方機構很難進廠取樣。而從周邊環境取得的大氣樣本,需要排除背景值,也就是要排除附近其他工廠產生的廢氣,這一操作的技術難度極大。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兼法工委秘書長馬勇認為,從公開信息來看,目前業主還在向有關部門申請調查、管理,很可能還沒進展到提起訴訟的階段。一旦提起訴訟,普通公眾很難僅憑個人力量取證、並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

 他進一步指出,污染物認定、損失評估、因果關係認定等工作,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與水污染、土壤污染相比,大氣污染的證據鏈更難建立。簡言之,如何證明工廠排放了污染物,又如何證明身體受到的損害與排污有關?

 但無論是環境類公益訴訟還是民事訴訟,往往要經歷漫長的「馬拉松」。「從法律上來講,公益訴訟和民事訴訟是互為補充的關係,如果公益訴訟取勝,產生有效判決,居民可以此為證據,維護自身權益。」馬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