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成「不速之客」 三江源國家公園多策應對「人獸衝突」

 【中新社青海玉樹十月十八日電】(記者冉文娟 張添福)「不速之客」往往不受歡迎。在青海省雜多縣,即便是熱情好客的牧民也因家中突然造訪的野生動物而生煩擾。

 近日,記者跟隨「瀾湄萬里行」採訪團來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所在地雜多縣了解生態保護情況,「人獸衝突」話題受到關注。

 「棕熊闖入居民家中的現象時常發生,我們幾乎每天都收到好幾起報案。」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規劃財務部部長牟永紅向記者介紹,棕熊進入居民家中,往往吃掉酥油、炒麵、白糖等食物並破壞房屋,還會襲擊牛羊群,造成不小的財產損失,甚至偶爾還咬傷人類。狼、雪豹等野生動物也有類似現象。

 牟永紅介紹,人們試圖通過放鞭炮、播放音樂等方式驅趕棕熊,但時間久了棕熊也「學聰明了」,甚至連森林公安鳴槍警示也不再奏效。近些年來,發生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相關新聞報道並不少見。

 人類與野生動物「狹路相逢」,可謂驚喜與驚嚇並存。一方面,這體現了在大力保護下,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的種群數不斷擴大,生物多樣性顯著恢復。統計數據顯示,三江源區藏羚羊數量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不足兩萬隻恢復到如今的七萬多隻,三江源核心區域雪豹頻現。另一方面,此現象也為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甚至生命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人獸衝突」頻發,有人爭論人與野生動物孰輕孰重。但事實上,生態保護不是只解決如何保護的問題,而是如何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係。

 人與野生動物如何「睦鄰友好」?對此的探索和舉措已有很多。新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因保護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補償。」早在二0一六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時,開展野生動物傷害補償便是該試點的重要內容。

 牟永紅介紹,二0一九年雜多縣引入牲畜保險機制,由中央、省、縣財政共補貼百分之八十五,牧民支付百分之十五。當地牧民家畜遭受狼、熊害或雪災致死可獲得相應賠償。他也表示,「應對人獸衝突是生態保護中的難題,當地將持續與科研機構等展開合作,不斷探索更優的解決路徑。」

 賠償機制減少了牧民的損失,也提高了牧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願。此外,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還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將雪豹等野生動物從安全隱患變為當地民眾增加收入的特有資源。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尼尕介紹,自特許經營項目實施以來,瀾滄江源園區先後接待九十八個高端體驗團,三百餘人走進雜多,累計為園區牧民增加收入一百餘萬元人民幣,民眾切實享受到了國家公園的生態紅利。

 「牧民的收入增加了,自身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一些從事生態體驗項目的牧民,甚至可以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溝通。」尼尕認為,生態保護的關鍵在於尋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保護與民眾生計的良性互動,對此「將持續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