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疫情下的「中非友誼」佳話 呂夢琦 解園 徐偉

 四十七歲的喀麥隆人納塔馬克已經恢復健康,不用再忍受疼痛折磨。在一個多月前,這位中年婦女因右下腹急劇疼痛被送往當地醫院,中國援非醫生劉軍廷給她實施了腹腔鏡手術。一個半小時後,納塔馬克轉危為安。

 「是中國醫生救了我,我非常感謝他們對我的守護。」納塔馬克說。

 今年,縱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非洲肆虐,但山西、廣東、黑龍江、山東等地均如期派出醫療隊,守護非洲人民的身體健康。

 劉軍廷是今年三月底到達非洲的,與他同行的還有來自中國山西省的另外三十六名援非醫療隊員。他們從太原市登機,歷經二十多個小時抵達埃塞俄比亞。在那裡,隊員們在飛機上穿戴好防護服後,又分赴喀麥隆、多哥和吉布提三個受援國,開展為期一年的援非醫療任務。

 在四月十一日,第一批中國援助的疫苗抵達喀麥隆。第二天,剛剛結束隔離期的劉軍廷和他的同事就投入到疫苗接種工作中。

 中國的醫療援助得到了受援國人民的歡迎和認可。不久前,一位穿著墨綠色工作服的醫院保潔人員,一邊雙手打著節拍,一邊用不太熟練的漢語唱著《我愛你中國》,送別即將期滿回國的中國醫療隊員。

 這段視頻在網絡上獲得了超過三百萬的瀏覽量,不少網友為之動容,紛紛留言︰「願中非友誼地久天長」。

 為了更好地開展醫療援助,新一批中國醫療隊員先期抵達喀麥隆,完成工作交接後,上一批隊員才返回中國。

 除了參與當地疫情防控工作以外,新任的援非醫生還承擔著外科、內科、針灸、麻醉等日常醫療工作。對於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踏上非洲土地的他們來說,援非工作遠比想像中艱苦。

 「除了要適應環境、克服語言障礙,最大的困難是當地醫療器械不足、陳舊,影響工作開展。」劉軍廷說,與納塔馬克相同的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在中國最快二十分鐘就能順利結束,在喀麥隆則花了一個半小時。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非洲傳播。在繁忙的工作中,中國醫療隊員們還要兼顧個人防護。在非洲炎熱而潮濕的氣候中長時間佩戴口罩和護目鏡,提高了他們的工作難度和壓力。即便如此,疫情也擋不住中國逆行援非的腳步。

 在國際兒童節前夕,位於喀麥隆雅溫得一所孤兒院的孩子們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中國的叔叔阿姨為他們送來了食物、醫藥和書籍,還給他們的眼睛做了健康篩查。

 已經八十多歲、患有足疾無法站立的孤兒院院長阿坦加納緊緊地拉著中國醫生們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說著「謝謝」。

 「今後還會開展更多類似的活動,為守護非洲人民的身體健康做出更大貢獻。」中國山西省援非醫療隊總隊長田源說。

 田源所帶領的醫療隊承擔著喀麥隆、多哥、吉布提三國的醫療工作。自一九七五年以來,山西省累計派出了六十一批醫療隊、一千三百一十一名隊員,其中先後有二百一十名隊員獲得了受援國的榮譽表彰,受到了當地人民的廣泛好評。

 中國援非醫療隊的歷史源遠流長。一九六三年,剛剛結束了「三年自然災害」的中國就派出第一支醫療隊遠赴阿爾及利亞。五十八年來,中國已向非洲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了超過二萬名醫療人員,救治了數以億計的患者。

 「援非醫療工作是一項接力跑,它承載著祖國的使命和非洲人民的期待。我們一定會再接再厲,圓滿完成援非任務,為中非友誼添光彩!」田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