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網絡生命急救 政協委員縱論三大安全

 

 【中新社北京三月四日電】(記者 李金磊)中國糧食安全如何把握主動權?數字化時代網絡安全面臨哪些挑戰?生命急救設施普及得怎樣?在四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有關全國政協委員就糧食安全、網絡安全、生命安全問題進行了回應和解讀。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說,中國糧食總產量連續六年超一點三萬億斤,十四億人平均糧食占有量達到四百七十公斤,高於國際公認的四百公斤安全線。對於十四億人口的中國來說,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難能可貴,也是對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但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

 「保障糧食安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萬建民指出,「十三五」種業科技創新,使中國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不斷提高,總體上「中國糧」主要用的是「中國種」。

 萬建民指出,中國生產用種基本安全有保障,但還存在短板和弱項,比如大豆、玉米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但單產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部份畜禽的種源還依賴進口。要打好種業翻身仗,中國農業科學院建設的種質資源庫今年有望投入使用,建成後容量達一百五十萬份,居世界第一。

 「數字化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美好智能生活的同時,也帶來網絡安全的新挑戰。」全國政協委員、三百六十集團創始人周鴻禕指出,數字時代有三個鮮明特徵: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一句話總結就是軟件在重新定義世界。是軟件就不可避免有漏洞,有漏洞就有可能被人利用進行網絡攻擊。這些年,在國外利用網絡攻擊基礎設施導致城市大面積停電的事例屢有發生。

 「在數字時代,網絡現在對我們的威脅要比過去嚴重很多。所以網絡安全不僅關乎國家安全、社會安全、城市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也跟我們老百姓每個人生活密切相關。」周鴻禕以智能汽車舉例稱,智能汽車本質上可形容成「四個輪子上馱著一部超級手機」,是實時聯網的,接受指令,更新軟件,一旦安全出現問題,後果要比手機更嚴重。

 周鴻禕認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是數字化戰略的底座,有了網絡安全的保障,數字化戰略才能發展得更好,走得更快、更遠。

 三年前,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敖虎山在「委員通道」提出了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公共場所配置問題。如今,敖虎山在「委員通道」上提到,AED公眾場所配置取得喜人進步。以深圳為例,二0一八年以前只有五百台AED配置,三年來已經配置了五千台,而且搶救成功了二十三例病人。杭州以立法的形式在公共場所配置了AED,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出AED公眾場所全覆蓋。

 敖虎山稱,中國有三點三億心血管病人,猝死的威脅不斷增加,每分鐘有一至二個人出現院外心跳驟停,心肺復甦的黃金搶救窗口時間只有四至六分鐘。但是中國心肺復甦普及率不到百分之一,發達國家數字是百分之六十,中國仍然有十億人需要普及心肺復甦。

 敖虎山呼籲,全民要學習心肺復甦技術,政府要出台政策和立法促進AED配置。同時,他還呼籲把一月二十號設為國家急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