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舒伯特的小提琴作品   樂飛

因疫情關係,澳門樂團新樂季開幕音樂會的節目完全更改,原來安排的小提琴曲目,基於Vadim Repin未能成行而取消,樂迷在這方面早有心理準備,但對於原定同場演奏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亦一併取消,則感到意外。音樂會節目已改為貝多芬的第二及第四交響曲,可謂面目全非。在全球疫情依然嚴酷的狀況下,能踏進音樂廳已屬萬幸,一切只能無奈接受。

接連多期談過舒伯特的音樂,這位天才還有甚麼傑作呢?在短暫的一生中,舒伯特嘗試寫作各類形式音樂,唯獨欠缺協奏曲作品,相信樂迷對此都感到可惜。想像一下,憑他在鋼琴方面的造詣,倘能留下一些鋼琴協奏曲,那將是多麼美妙的事。

在舒伯特作品清單中,協奏曲雖欠奉,卻有一首小提琴和弦樂隊合奏的作品――《A大調慢版與迴旋曲》(Adagio and Rondo in A major, D438),屬主/協奏關係的音樂,這段長達十多分鐘的樂曲,也算得上半部協奏曲吧。

舒伯特十九歲時完成《A大調慢板與迴旋曲》,此作包含序奏與迴旋曲兩段落,前者緩慢優雅,後者熱情活潑,整體予人溫暖、抒情,從容不迫之感。此曲優美迷人,卻不知為何被普遍忽略,得不到大部分小提琴家的重視,錄音也不多。坊間一張曝光率頗高的唱片卻把這冷門作品收錄在內,這張標榜靚聲的CD收錄了包括四季(Vivaldi曲)在內的提琴與弦樂隊合奏作品,第一首就是舒伯特此作,由小提琴家Jose-Luis Garcia主奏。此片屬一場題為Gala Stradivarius Concert的音樂會實況錄音,各段樂曲由不同的小提琴家擔演,所有主奏以至弦樂團樂手所用的樂器,皆為價值連城的史特拉特華里名琴,因此,這場由小提琴大師Sir Yehudi Menuhin指揮於一九八七年的音樂會,被譽為「史上最昂貴的concert」。難得優秀的錄音把這批名琴的音色最大程度地還原,令此片同時贏得樂迷和音響迷的青睞,自初推出至今仍熱賣。

另一更值得推薦的《A大調慢板與迴旋曲》錄音,是小提琴家葛羅米歐(Arthur Grumiaux 1921-

1986)在Raymond Leppard指揮新愛樂樂團錄於一九六七年的版本。葛羅米歐是上世紀法比小提琴學派的代表人物,其高超琴技及深厚修養不用多說了,他的演繹無論技巧發揮與韻味拿捏均比前片勝一疇,行雲流水的琴音,充份表現出舒伯特音樂的豐富歌唱性。

說起葛羅米歐演奏的舒伯特小提琴作品,不得不提另一張唱片,此片收錄了舒伯特十九至二十歲時完成的一系列小提琴與鋼琴合奏樂曲,由葛羅米歐聯同鋼琴家Robert Veyron-Lacroix演奏於一九七一年。三部小奏鳴曲(Sonatina D384, D385, D408)及一部二重奏(D574)都是短小精練、溫潤典雅的小品式樂曲,按照其輕盈結構及較隨意的和聲推測,一般認為這是舒伯特為自娛或練習而寫成的作品。葛羅米歐樸實自然、流暢瀟灑的風格,恰切地發揮作品的美感,適度加添的活潑韻味和詩意,令作品聽來更悠揚、雋永。

舒伯特為小提琴與鋼琴合奏而寫的作品共有六首,他在完成上述四首後,相隔十年才寫下B小調輝煌迴旋曲(D895)和C大調幻想曲(D934)。這兩部單樂章作品篇幅頗長,前者一般演奏時間超過十五分鐘,後者更接近三十分鐘,它們曲式自由,曲風靈活多變,更注重兩件樂器的對答與和聲關係,創作手法更為圓熟。要一次過集齊這些作品,最佳選擇是匈牙利小提琴家瑪爾茲(Johanna Martzy 1924-1979)的錄音,她與鋼琴家Jean Antonietti合作於一九五五年的演奏,技巧表現成熟洗練,風格實而不華,感情真摯動人,至今仍是具代表性的版本。

總括來說,舒伯特的小提琴作品不注重表達花俏華麗的技巧,具有平易近人,明朗抒情的氣質,這特色和他在大量歌曲中表現出的旋律天賦有關;另一方面,除了人聲,小提琴那綿延而豐富多變的音色,亦最宜發揮其作品的歌唱性。舒伯特雖然多產,但專注於藝術歌曲的他一生只寫下這幾部小提琴樂曲,故此每部都非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