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風沙漸小「駝隊」漸密 關俏俏

 盛夏時節,位於中哈邊境的「黃金口岸」阿拉山口,一列列「鋼鐵駝隊」在轟鳴聲中穿過衝積平原上林立的「風機帶」,往返於歐亞大陸。

 「一年一場風,從春颳到冬」是昔日不毛之地阿拉山口的真實寫照:一年裡有一百八十天都是大風天。隨風而來的是滾滾沙塵,漫天飛舞著來自艾比湖乾涸湖底的鹽鹼土,讓車不敢跑、人不敢走,茫茫戈壁上僅有氣象站和邊防哨所。

 隨著多年建設發展,不少鐵路工人發現,通關作業現場風力在不斷減小。設立口岸以來,當地累計投入二百億元完成城市配套及通關基礎設施建設。

 阿拉山口市委副書記、綜保區管委會主任皮履屏介紹,綠化造林已使阿拉山口擁有近十五萬畝林帶,艾比湖水域面積從五百多平方公里恢復到八百多平方公里。「加上四十萬兆瓦風力、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使用,阿拉山口的小環境明顯改善,通關作業現場風力不斷減小。」皮履屏說。

 風小了,「黃金口岸」的往來班列多了。奔馳在西出鐵軌上的中歐(中亞)班列,大多選擇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前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及俄羅斯、波蘭、德國等歐洲國家。

 目前,阿拉山口鐵路站場年過貨能力達兩千萬噸,擁有準軌場兩個、寬軌場一個,站線六十六條(準軌四十一條、寬軌二十五條),換裝線十九組,建成了亞洲最大的「全天候」室內集裝箱換裝場,年換裝能力達二十萬標箱。

 截至今年六月二十一日,經阿拉山口口岸開行的中歐、中亞班列線路有六十一條,累計開行突破一萬零三百四十四列,佔全國開行班列總量的近七成。

 「班列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回程貨物也日益增多。同時,中歐班列平台公司在國外對於貨物的集結能力也在不斷加強。」阿拉山口海關黨組書記、關長王傳傑介紹,除了過去主要進口的汽車配件、工業原材料等貨物,現在大型工業設備、奶粉、汽車整車等商品也在不斷增多。

 筆者從阿拉山口海關瞭解到,今年一至五月中歐班列返程空箱率下降明顯。其中,「鄭新歐」前五月過貨量明顯增多;「渝新歐」專列增多。

 隨著阿拉山口不斷豐富口岸功能,完善通關便利化措施,建立「大通關」協調機制,口岸通關效率不斷提高。今年六月,阿拉山口口岸進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十八點七七小時,比全國同期快二十三點六六小時;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零點九二小時,比全國同期快三點二六小時,承載和服務「一帶一路」能力不斷增強。

 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阿拉山口,從通道和貿易的末端變為面向歐亞的開放前沿,從貨物通道變成產業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