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聞博見)書畫家的風骨   梅青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不僅以書畫高絕馳名,又以崇尚品節、不慕榮貴為人稱道。

文徵明十六歲時,父親文林積勞成疾死在溫州知府任上,溫州各式人等感於文知府是個好官,加之家境清寒,紛紛慷慨解囊,湊集了千兩銀子,以喪禮的名義贈與。文徵明婉言辭謝再三,始終分文未受。

百姓深為感動,選擇在華蓋山上建造「卻金亭」一座,以資紀念、頌揚。二零零五年,溫州市政府投資十萬元,重建了卻金亭。

父親死後,家境益顯困頓,文徵明不以為苦,以加倍的努力,勤奮於書畫,藝術與時俱進,聲名鵲起。

嘉靖初年,中了秀才的文徵明,以成績優異被州縣推舉入京,進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謂地方貢獻給皇帝的人才,故稱「貢生」,後經吏部考核,授職為翰林院待詔。在這幾年裏,文徵明於公務之遐,利用點滴時間潑墨揮毫,精益求精,達到了下筆成珍的境界,名揚京師。俗話人怕出名,平日裏多有人向他求取書畫,引來同僚的嫉妒、排擠,由此心情不暢,曾幾次請求辭職,又不被批准。

朝臣中派系紛爭,各各施展手段,羅致成員,壯大勢力。幾個權臣如兵部侍郎張璁、首輔楊一清看中了文徵明,拉他進入自己的團隊。

視攀龍附鳳、趨炎附勢為不齒的文徵明,不受利誘,一一拒絕。首輔楊一清曾許予加官,還對他說,我與你父親交契,你知道否?文徵明回答道:先父生前說到的事均記在心間,從未提及與首輔的情誼。

三年後,文徵明任滿離職,出京南回家鄉蘇州。正是無官一身輕,成了自由之人的他,縱情於呼朋喚友、把酒臨風、優遊逍遙,吟詩作賦,戲墨弄翰,享葛天氏之樂!姑蘇、金陵、杭城的小橋流水、修林茂竹、樓臺亭閣間,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與歡聲笑語。

「縑素山積,海宇欽慕」,文徵明聲名洋溢,四海皆知,各方請他題詞作畫者絡繹不絕,說踏破門檻並不為過。

總有達官顯貴自恃位高權重,財帛富有,耳提面命,索取書畫。文徵明給自己定下規矩:不給王公貴戚、宦官太監、富豪財主作畫。

甯王朱宸濠慕其名,修書備禮請他前去王府作畫,他以身體不適為由謝絕了。周、徽諸王也先後備了金玉器玩來請,他不屑一顧,連封條都沒有拆,全部退回。

巡撫俞諫見文徵明衣衫陳舊,意欲送些銀兩給他,因知文徵明清鯁,怕碰釘子,便轉了個彎,指着他的的衣裳說,你的衣服如此破舊,不能再穿了。文徵明明白其言下之意,佯裝不懂說,早先淋了幾次雨,褪成這個樣子。俞諫風聞文徵明的秉性,見話不投機,始終未敢提贈送銀子的事,以免自討沒趣。

而對於那些布衣之交、道義之交,以及落第秀才、村落塾書等等,凡愛好書畫有所請求者,他則來者不拒,甚至奉送。

明朝中葉,政治日趨腐敗,社會風氣污濁,文徵明清潔自守,不與同流合污,表現了一個正直藝術大師的良心與骨氣,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