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民主之劍  泳藍

 在英國公投和美國大選接連出發教人嘩然的結果後,以探究導致這些選舉結果成因為主題的專題短片、劇集以及電影陸續出現,而在英國劍橋分析公司不當取得臉書用戶數據及與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競選團隊掛鈎後,大數據對如何影響民眾作出決定、藉以在民主制度之下獲得表面上大比數的支持結果,已經使普羅市民以至專家學者,重新審視民選制度在現今科技下所可能出現的嚴重漏洞。

 電視電影《脫歐:無理之戰》(Brexit:TheUncivilWar)是根據二0一六年英國脫歐公投前後的真實內容改編而成,在複雜的現實政治角力和人物關係脈絡中,影片把重心都放在脫歐派推手多米尼克·康寧斯(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身上,嘗試從他獨特和冒險的判斷下,發掘出一批潛藏在選舉活動中,沒有既定立場但對現政府深感不滿的公民,加上借用數據分析的結果,向目標群眾推送含有指定內容、顏色或位置的廣告,藉此影響受眾的客觀判斷,最終脫歐派在公投中成功以百分之一點八九的些微差距勝出,也令英國這個歐洲老牌工商業經濟體踏上了衰敗和紛亂的不歸路。

 如果不是選舉結果已經塵埃落定,加上美國大選結果至今仍然教人質疑不斷,要令觀眾信服一群從政經驗豐富的政客和說客,竟然甘心跟從性情古怪的多米尼克選舉策略,實在並不容易。《脫歐:無理之戰》除點出了現今選民所作出的決定在科技下是何等容易被左右之外,對於從現有政治體制下尋找新的方向也嘗試深入探討。雖然只有出現在末段留歐派和脫歐派兩大領頭人的對話中,但短短數分鐘的戲碼,重量著實比前六十分鐘描述如何製作廣告、口號標語及挖苦政客等來得更有力度。當民眾已經對現體制感到不滿,從政者卻依舊以自我感覺良好的態度管理社會時,究竟社會應該繼續「逐步改善」還是「破舊立新」呢?在當下的兩個現實例子裡,美國出現的狂人管治,其任意性完全超出了尋常的政治理解,不按常理出牌也許能夠著了先機,卻是挪用了國民的福祉作賭注;英國在脫歐公投後被曝露出完全沒有準備的底牌,卡梅倫近乎不負責任地撇下了敗選後的爛攤子、文翠珊被議會內見利忘義的議員多番阻礙以致下台收場,如今曾在公投期間改變立場的約翰遜又一次被議會擺了一道,現在被逼轉了口風重提脫歐協議,種種亂局都夠能看出是歸因於人類自利先行所致。一個原本是為國家尋求最大人民共識的全民投選制度,在不完全具備充分民主意識的客觀情勢下,結果是將國家及社會推至衰落邊緣,而「民主」這把早已被明示的雙刃劍,無論是福是禍,持劍者實應有所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