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將5G應急救援系統 首次應用於災難醫學救援

 【中新社宜賓六月十九日電】(王鵬)記者十九日在四川省長寧縣中醫院地震傷員救治現場獲悉,此次長寧地震救援中,中國首次將5G應急救援系統應用於災難醫學救援。

 六月十七日二十二時五十五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六級地震。截至十九日六時,地震已造成十六點八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十三人,受傷一百九十九人,其中危重傷員六人,重傷員十六人,輕傷和輕微傷傷員一百七十七人。

 地震發生後,四川省人民醫院與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組成的聯合救援團隊搭乘5G急救車抵達災區,在長寧縣中醫院安裝了5G基站後,5G技術支持下的遠程實時視頻會診隨即展開。

 記者在該醫院的「5G臨時病房」內看到,醫生正為地震中骨折的七十二歲老人做B超檢查,B超畫面通過5G網絡實時傳輸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四川省人民醫院,供專家團隊研判。

 前來災區救援的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偉告訴記者,老人年齡大,有高血壓和腦梗病史,因此在手術和麻醉方面需要格外謹慎,必須向成都的專家徵求診治意見。

 「5G網絡徹底解決了以往遠程會診時清晰度不高、成像失真、卡頓延時的問題。」李偉說,在以往的遠程會診連線中,由於存在卡頓和延時,不利於醫生即時溝通,尤其是不能在短時間內保證視頻圖像傳輸與操作保持一致。

 記者在現場看到,5G網絡支持下的會診非常順利,遠程專家實時指揮病房內的醫生對患者進行心臟彩超、腹部血管、頸部血管、腿部靜脈等B超檢查,兩端醫生對話幾乎無時延,猶如面對面交談,最終確定了手術方案和麻醉方案。

 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研發負責人種璟表示,5G網絡相比上一代網絡具有大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的優勢,「從而實現了視頻和圖片的高清晰度,毫秒級的延時。」

 種璟告訴記者,此次應用的5G應急救援系統的設計應用場景是:傷員從救援現場到醫院的路上,在急救車上利用系統第一時間完成驗血、心電圖、B超等檢查並實時回傳到醫院,從而節約傷員到醫院後的檢查時間。

 「災難醫學救援是與時間賽跑,能多快就多快。」四川省人民醫院應急辦主任李剛說,未來該系統可實現院前院內無縫聯動,快速制定搶救方案,提前進行術前準備,從而大大縮短災難醫學救援中的搶救響應時間。◇